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
To the Ordinary People…Walking in Wanhua

「公共藝術」是藝術「服務」於公共,進而定義「公眾」的藝術課題,蘊含在「公共」的「客體」的複多(multiplexity)意義,改變了藝術的表現方式,也聯繫著不同社會與藝術的關聯性。公共藝術在百年裡,從美國羅斯福總統的新政(New Deal)的發展,讓藝術從紀念碑、銅像的社會教化與治管功用中解放,轉而將其藝術性作為公共空間的形式表徵;直至近年來「新類型公共藝術」逐漸轉向重塑社群與社區認同,藝術理論工作者、藝術工作者及相關的公部門開始著重於藝術美學所產生之社區參與及服務,期許藝術從社會、政治、文化、生態脈絡與人群互動產生意義。

《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是為期三年的藝術駐地(long residency)的總體計劃,以藝術書寫在地性的途徑,針對萬華社會住宅的居住方式,從「家」的概念,處理現代性以來的殖民史、勞動史、都會史的記憶與遺忘。點出人與歷史、地方的「根本」(root),標示人、地方與歷史的原初點;讓藝術成為一個「溯源」的社會書寫,重塑群眾的關係。經由藝術家的「散策」行動,開啟對地方、歷史、空間的敘事與再造傳奇軼事,讓平凡人成為「說故事的人」,擁有平等的美學權力。

此外,「散策(walk)」也具有三個不同意義,第一是「散策(walk)」作為「街道」(streets):萬華地區從原、漢聚集的聚落發展為過度現代化(hyper-modernization)的城市發展史。萬華地區從清領時期的原、漢共棲之地,以及在日治時期日、漢的居住、休閒娛樂集中以東京淺草區作為都市規劃的想像,殖民政府將「艋舺」改為「萬」年繁「華」,實則回應殖民者「雙重同化(double simulation)」的都會想像及文化認同。第二是「散策(walk)」作為勞動:職業是「walks of life」,職業/工作定義了個人與社會制度,同時也是一種生命政治的顯現,在這個層次的意義上,標誌出萬華地區人們的勞動史,是分工、製造與消費跟城市肌理的關係。第三是「散策(walk)」作為藝術:從行路者/漫遊者式的個人主義策略出發,創造出「平凡美學」的藝術實踐。透過散策的身體及心理經驗,從厚重的機制規範中逃逸,將散策作為一種以身體「寫作」城市的敘事,重組被界定的空間。

經由這樣的空間實踐,所產生的不僅是實質的都會空間,也是記憶、歷史的社會空間,其所宣示的「城市的權力」將會是一個超越想像的社區配置,並且也是把差異個體重新結合「再」配置的公眾關係。

這是《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的終極目的:賦予「凡人」平等的美學權力,讓「平凡人」成為創作自我的藝術家,透過藝術「共同」想像不可想像的未來。

策展團隊

策展人-林宏璋

藝術工作者,從事創作、寫作及策展。紐約大學藝術人文博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

作品參展臺北雙年展、曼徹斯特亞洲三年展、廣州三年展、中國亞洲雙年展等,並曾任臺北雙年展(2010)、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2007)、以及國內外當代性展演計畫策展人。過去十年內以偽臺灣人喬治‧薩滿納扎為題創作概念型性作品計畫,並於2014年臺北伊通公園舉辦個展。研究專長為跨領域藝術、美學政治、當代藝術思想等面向。藝評寫作散見國內外期刊雜誌,亦發表相關論文,編著《2010臺北雙年展文獻》、《2010臺北雙年展》、《臺北雙年展演講劇場》等書;為《藝術力》及《人造地獄》中文版寫序;個人著作則有《策展詩學》、《界線內外:跨領域藝術在臺灣》、《書寫於在地之上》、《策展主體:當代展演》等論著,現為國際策展學線上雜誌CURATOGRAPHY主編。

計畫主持人- 彭才瑄

水谷藝術創辦人暨總監,曾任艋舺龍山文創中心總監(2018),創辦加蚋仔藝術季(2016),創辦酸水南行為影像藝術節(2018、2019)。曾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韓國亞洲文化殿堂、波蘭中介雙年展、FASE9阿根廷科技藝術節臺灣播映單元、吳天章潮汐1884個展、435藝術特區年度特展《合.眾:你的關係是我的政治》擔任計畫主持人。並於莫斯科現代美術館策劃臺灣影像單元、臺灣雙年展平行展擔任策展人。曾於文化部藝術行政與策展工作坊擔任主辦人,獲得2015年臺北市立美術館藝術進入社區計畫獲最佳藝術獎,並於臺北雙年展論壇任與談人。曾協助水谷藝術與世界各地的美術館、藝術節、雙年展、藝術機構交流,包含俄羅斯、波蘭、德國、奧地利、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香港、尼泊爾、新加坡、泰國、孟加拉、阿根廷等國。

公共藝術統籌-翁淑英

草央藝術創辦人/總監,臺灣視覺藝術協會常務理事。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碩士。曾任鳳甲美術館館長、胡氏藝術總監、國藝會資源發展組總監。任職鳳甲美術館館長期間獲獎無數,如2014臺北市文化局《第18屆臺北文化獎》、2013文化部《文馨獎特別獎─藝文人才培育獎》、2009《東亞照明─周育正個展》獲第九屆臺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大獎等。有多項公共藝術籌備與設置經驗,如2017年桃園美術館美術專業顧問案、2016空總:裝置微光計劃、2014臺北文創大樓/永久性公共藝術設置(後期作品安裝)、桃園機場捷運 / 永久性公共藝術設置(後期作品安裝與驗收)等重大公共藝術作品計劃。

策展團隊簡介-水谷藝術

水谷藝術為2014年八月於南萬華加蚋仔地區成立之替代空間,總監彭才瑄期以藝術空間進入社區做切入點,並與在地互動紮根,團隊由策展人、藝術家與專業經理人組成。水谷藝術長期以萬華作為主軸進行策展:過去曾以「堀仔頭消失紀念簿」討論當地消逝的事件;「OPEN GREEN空地改造計畫」則以東園國小舊宿舍空地改造計畫作為藝術行動的匯集呈現。並主辦「加蚋仔藝術季」(2016),逐步串連起與在地居民、商家的交流網絡,為後續的社區合作模式提供了線索。2020年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之邀,以《合.眾:你的關係是我的政治》為主題並由林宏璋教授擔任策展人,以36組藝術家的多元展演,大談群眾關係與政治行為之間的連結。及至2021年,持續刻畫並重塑群眾關係,水谷藝術參與台北市政府都發局公共藝術計劃「家在台北Login Home Taipei」,以《給平凡人的萬華散策》為題策劃共計三件固定式公共藝術作品以及二十組藝術家之藝術計畫,並以三個社宅基地及其所在的北、中、南萬華生活圈為依據,組成一個為期三年的藝術駐地計劃,由林宏璋策展人領導,藝術家以田調衍伸為創作文本,讓平凡人成為「說故事的人」,使藝術創作成為再次重塑公眾關係的社會工程。

請留下您的EMAIL
我們將會將最新的展覽訊息通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