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源自自身住所的生命經驗,藉長期觀察台北市萬華區的各種市井映像,將新媒體情境中之虛擬與現實表現於地理誌圖像。擅長使用空拍攝影、3D掃描及虛擬實境,以數位轉化常民街道,反饋街區中的歷史記憶與當代的凝視經驗。經歷包括:《流動的街區》個展(國美館)、《苦中作樂》個展(德國);參展《2020台北白晝之夜》、《穿孔城市》、《烏蘭巴托國際媒體藝術節》、《第六屆波蘭波茲南中介雙年展》等;榮獲《英國流明獎》入選、《拉古納藝術獎》特別獎、《2018全國美展—新媒體藝術類》金牌獎等;作品典藏於文化部「藝術銀行」、有章藝術博物館。
2024,影像裝置,數位影像輸出,尺寸依場地而定
作品《平樂寶鑑》以類似遊戲機台的裝置,面對大眾對於萬華所留存的情色文化印象,探索此歷史末段的集體意識。對於此約定俗成的社會認知,亦套用在現今萬華中的諸多茶室空間,大眾對於「茶室」的想像參雜著過去流竄於此街區的情慾流動,在時代的窗景中勾勒著既定印象並疊加在現今的街區圖景中。
意即,大眾對於當代的茶室有著與情色直接連結的想像,但實際走訪多間茶室後,得以了解到該空間對於街區中年長著的娛樂有著重大的貢獻,低廉的價格及能在茶室中消磨一天的時光,不論是在地住民或是其他區域的消費者,都有著來此放鬆心情喝口茶、唱唱歌的默契,在茶室中,客人與店家也關心著彼此,因此可以看到聚集於此的常常是年長者,並無誇大渲染的情色文化滲入。茶室在老舊城區促進著部分經濟,也協助匯聚了年長者的生活目標,或許也成了一個社會問題的導流引道。
因此《平樂寶鑑》蒐集了當代茶室中的場景,結合過往的情色遊戲「天蠶變」的玩法,在「框選」的行為下,反思著萬華中意料之外的認知與視野,反轉「茶室」在社會景匡中的期待,並由此重新凝視堆疊於此的情色文化脈絡,從而關注這隱晦但無法忽視的社會議題。
台北市萬華區,作為台北最早開發區域,也是文化足跡最為豐盛的地點,而寶斗里的街區風貌是文史學者或是影像工作者最為懷念也最想再看一次的景觀之一。寶斗里曾經在大家無預警的狀況下,遭拆除了幾乎所有的相關建物,而如今談到該地文史時,就僅能在舊照片中看到部分景緻。工作坊將分享3D掃描的基礎概念與簡易操作,讓民眾在路上看到覺得適合保存的景物時,可以使用手邊即能取得的拍照裝置,輕鬆的達成3D的保存。也是希望能多方推廣此技術,讓大眾在現今科技發達的年代,習慣以超越2D的方式記錄周邊,以期能在未來時能夠回顧逝去風景中不同的視野。
在工作坊期間,也會與民眾分享前一次活動中獲得的相關資訊,與民眾一同前往曾經的寶斗里區域,或是帶有住民故事色彩的場景,嘗試將該地景物與民眾一同以3D掃描的方式共創,並將影像放入此次預計發表的藝術社會工程的作品中。
請留下您的EMAIL
我們將會將最新的展覽訊息通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