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介紹-許懿婷

主要從事跨學科的行爲與繪畫創作,以生態女性主義的地理學視⻆處理空間與身體的 多維尺度關係。關注少數與個體之於群體與大眾的交互關係,運用閾限空間與全景效應中的視⻆與地景,以疏遠、憂慮、沈默等表露嘗試描述人性本質與其矛盾。許懿婷近兩年於臺北與歐洲移動創作,透過持續的書寫與介入空間,在遊走、定位、製圖的過程,關心人類的生存現實與焦慮,重新審視現實,質疑場域結構與其潛在阻力,回看資本主義結構如何形塑城市生活並對其文化現象進行批判,作品呈現媒介包括文件、裝置、錄像與行為。

藝術家作品:《裙底風光》

2023-2024,現地行為、單頻道錄像、影像輸出、複合媒材文件,尺寸依場地而定。

《裙底風光》計劃聚焦在龍山寺週邊起自1820年代的流鶯風景,針對此地區的相關從業者、女性身體、男性凝視提出回應與倡議,進而批判現有制度加劇性別不平等與社會階級差異問題,思考國家社會如何協助女性搭建擁有能動力的環境。
本計畫以現地行為為核心,包含前期田野調查、同相關婦女進行繪畫書寫與後期的素材轉譯。其中,現地行為以個人的露餡擴展至空間的露餡,喚起在地民眾思考本區域的流鶯身體與男性凝視,運用居高臨下結構,將性產業中被標記為底層身份的身體,調度至高高在上的高處;藉由形式轉移象徵位階調度,安排光明正大的「觀看」與觀者「正視」的機會。行為期間,流鶯的身體被架空於城市,以逆時針周旋徘徊,盤旋於行人、建築、車流之上;同時,她持續於籠中修剪樹木,樹木作為身體的鏡射,敘述流鶯在都市規劃中被修與裁切的處境。回到龍山寺周邊的慾望地景,流鶯作為不斷被抹去的風景,是否得以風光地散步、對等的凝視他者、坦然地接受目光?位處灰色地帶面臨污名化的危機,性產業不只是從業者的現實問題,而是萬華的歷史課題,更是臺灣人共同的議題。

民眾參與計畫:現地演出——裙底風光

本次行為「許懿婷現地演出—<裙底風光>」,針對龍山寺周邊的情色產業討論。以行為展演的方式,將流鶯四處駐足的身體拉高至空中駐留,成為一個靜止架空的時空,乘坐在吊車的吊籃當中,身體佔據一個空中小舞台,凸顯性交易產業的現實與矛盾。以現實社會景觀『街景』做為舞台,現實社會現象『流鶯』做為藍本,草民行為者做為演員。透過形式轉移,象徵位階調度,安排出光明正大的『觀看』方式,提供觀者『正視』現實的機會。

《裙底風光》現場演出
《裙底風光》現場演出
《裙底風光》現場演出

請留下您的EMAIL
我們將會將最新的展覽訊息通知您!